关于凯迪拉克为何选择“V”作为其高性能部门的标识,网络上存在众多理论。就如同有人坚信吉普的七格栅代表七大洲,或是福特为军用吉普的九格栅注册了商标(实际上福特并未注册该格栅商标——我查阅了超过五年的版权/商标/专利文件来证实这一点)一样。有人在论坛上声称,凯迪拉克的“V”官方代表“速度(Velocity)”。还有人则认为它指的是发动机的形状,比如V8和V6,但这存在一个问题,因为非Blackwing版的CT4-V搭载的是直列四缸发动机,而Lyriq-V则采用的是电动机。如果你去维基百科查找,会看到这样的解释:“V”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它类似于二战后凯迪拉克车型上皇冠花环标志下的旧有形状。
以下是凯迪拉克最终选定“V”的真正原因。在接受《LSX》杂志采访时,通用汽车北美区前董事长、汽车界传奇人物鲍勃·卢茨(Bob Lutz)解释了选择这个字母的缘由。采访者问道:“最后,我并不想过于纠结这个问题,但‘V’到底代表什么?”卢茨回答道:“他们为此聘请了人员并进行了一番研究。我们当然要避开已被其他厂商使用的M、A、G、R或S等字母,觉得'V'既独特又优雅。虽然后续车型被形容为彰显本能驾控(Visceral),但说它代表速度(Velocity)也完全合理。”换句话说,选择“V”是因为它看起来美观,而且显然凯迪拉克不能使用其他制造商已经使用的字母。但如果人们愿意赋予它某种含义,那也未尝不可。
V对决M和AMG
说实话,“V”完全可以代表“复仇(vendetta)”(嘿,这倒是个吸引人的电影标题)。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凯迪拉克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制造适合那些连猛犸象都记得的老年人开的车。当然,现实并没有那么夸张,比如在2002年,一位凯雷德(Escalade)的发言人表示,凯迪拉克购车者的平均年龄是62岁。尽管如此,该品牌深知自己必须做出改变,否则就会走向灭绝。至少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凯迪拉克就希望吸引更年轻的消费群体,并阻止销量向宝马和奔驰流失。在宾尼法利纳(Pininfarina)设计的阿兰特(Allante)车型失败后,凯迪拉克在1999年凭借凯雷德一举成功。虽然2002年凯迪拉克车型的平均购车者年龄是62岁,但凯雷德的购车者年龄却是50岁。
因此,在2004年,凯迪拉克以CTS-V车型正式开始了对宝马M系列的“复仇”。《顶级 gear》(Top Gear)节目主持人杰里米·克拉克森(Jeremy Clarkson)表示,它的造型设计“像是只用尺子画出来的人设计的”。虽然这么说有一定道理,但当引擎盖下是来自科尔维特Z06的400马力LS6 V8发动机,且必须搭配特雷梅克(Tremec)六速手动变速器时,谁还会在乎这些呢?我每天都开着一辆2005款红色CTS-V,我可以告诉你,当油门踏板被牢牢踩到底时,你根本不会在意那些设计上的选择。凯迪拉克在德国传奇般的挑战性赛道纽伯格林(Nürburgring)上对车辆的操控性进行了调校,并确保车辆能够停下来,这得益于四轮布雷博(Brembo)盘式制动器。
继CTS-V之后,品牌又推出对标奔驰AMG但反响稍逊的STS-V,以及莫名存在的XLR-V。不过,如今凯迪拉克XLR-V的售价堪比全新跑车,所以时间对它们还是很友好的。
复兴,复兴
在整个发展历程中,CTS-V是V系列车型的主要代表,2004年至2007年期间采用自然吸气的LS6和LS2发动机。2009年,它配备了556马力的机械增压LSA V8发动机(基于C6科尔维特ZR1的LS9发动机),2016年又被640马力的LT4发动机所取代。不幸的是,在此过程中,通用汽车似乎弄丢了手动变速器,因为从2016年到2019年停产,CTS-V只有自动变速器可选。
V系列标识在该品牌的产品线中得到了推广,包括“中端”Vsport车型。尽管2014款凯迪拉克CTS Vsport并非完整的V系列车型,但它搭载了一台420马力的双涡轮增压V6发动机。随后推出的ATS-V也采用了双涡轮增压V6发动机,但动力提升至464马力。2019年,CT6-V登场,它搭载了一台全新的双顶置凸轮轴双涡轮增压V8发动机,看起来像是北极星(Northstar)发动机的重生(或者说是一次恰到好处的首次亮相,因为凯迪拉克最初并没有将那款发动机做到完美),但它只持续了两年。还有凯雷德-V(Escalade-V),它搭载了一台682马力的机械增压V8发动机,能够让这艘“游轮”大小的车辆像巡航导弹一样疾驰。然而,最令人兴奋的现代凯迪拉克V系列车型,当属CT4-V Blackwing和CT5-V Blackwing。它们分别搭载472马力的双涡轮增压V6发动机和682马力的机械增压V8发动机,均提供10速自动变速器或(更正确的选择)6速手动变速器。
2023年,凯迪拉克副总裁罗里·哈维(Rory Harvey)称,CT4-V和CT5-V Blackwing的购买者平均年龄分别为54岁和56岁。非性能版凯迪拉克车型的购买者年龄要大10岁。在过去21年里,凯迪拉克一直在努力改变人们对其品牌只适合内战时期人群的看法,而这完全要归功于V系列车型。
评论区
Jsloden:我始终认为V标比AMG或M标更具分量。后两者早已失去昔日荣光——如今任何车型都能随意挂上这些徽章。
-----------------------------
Ottomadiq:V象征胜利——可追溯至1943年
-----------------------------
ChaosphereVIII:不,并非如此。除了保时捷GT品牌,如今没有任何一个高性能品牌还真正具有什么内涵。M运动版、AMG轻享版、N-Line、V运动版、S-line等衍生系列层出不穷,它们都因向下延伸而变得极度稀释,这些无非是营销手段罢了,本质上只是用徽章区分细微配置差异。现代汽车早已沦为营销的奴隶,徒劳地试图在高度同质化的市场中制造差异化——最终全是徒劳。说实在的,我根本不在乎车上贴什么徽章,它们早已失去本质意义且毫无区别。
Stephen.:懂的人自然懂。M3和340i M Sport有着明显区别。伊兰特N(Elantra N)和伊兰特N Line也大不相同。诸如此类。
Levi1922:标识和名称向来都是为了营销和炫耀。除此之外,它们没有任何存在的理由,只是为了告诉别人你拥有什么。
Let me think about this:是的,这就是要表达的观点。问题在于制造商淡化了这些标识的独特性,以至于你无法确定别人是否知道你选择的是更昂贵的标识,而非有着相同字母但更便宜的标识。
-----------------------------
Featherlite:凯迪拉克仅生产了约1200辆搭载LTA“黑翼V8(Blackwing V8)”发动机的汽车。其中大部分是CT6 V车型(约900辆),其余则是CT6铂金版(CT6 Platinums)。它们似乎还未真正达到“收藏级”地位;我猜想是因为它们有些冷门,而且外观与普通CT6几乎一模一样。我倒挺想拥有一辆,但又忍不住担心零部件供应和维修服务问题。我猜想,现在的通用汽车技术人员可能根本不知道如何维修那款发动机。
TheDuke:这些车会像STS-V一样无人问津。产量不多,而且因为CTS-V的存在,没人会关注它们。
Featherlite:你说得对,当前市场也反映了这一点。我敢肯定,有一些收藏家在什么地方藏着一辆低里程数的车,但目前大多数在售车辆显示的里程数都与常规使用相符。
-----------------------------
STR86:等他们开始把这东西贴到配备豪华套件的电动汽车上再说吧。
Featherlite:他们已经推出了Lyriq和Otpiq的“V”系列车型。